新时代我国大学发展要服务国家战略

  • 栏目:营养   
  • 来源:网络   
  • 发布时间:2023-01-29 00:46
  • 阅读量:15182   
新时代我国大学发展要服务国家战略

2018年以来,“服务国家战略”成为我国政府制定各类高等教育政策文件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原则,引领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面对服务国家的战略理念,大学需要准确把握服务国家的维度,增强大学组织的灵活性,保持大学的国际开放性。

大学理念;国家战略;国家利益;有效期

2018年以来,“服务国家战略”一词频繁出现在国家出台的高等教育政策文件中,“服务国家战略”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依据。在“双一流”建设的制度性文件中,最能体现“服务国家战略”概念的产生和兴起。此后,政府出台的各类高等教育制度文件开始全面提出“服务国家战略”。当前高等教育理念的突出特点和鲜明趋势是“服务国家战略”。国家通过“双一流”建设、学科布局、科研改革、专业调整、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招生制度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等制度指导,明确表达了对大学的诉求,即服务国家战略。这为大学理念的更新和调整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方向指引。

报国战略理念兴起的背景

报国战略理念兴起的背景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由我国的发展阶段决定的。“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五大类20项主要指标。围绕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期待,设立了20个栏目,提出了102个重大项目。如今,中国已经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在这场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中,高校能否基于中国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教育自身的发展。“社会文明越先进,国家竞争力对教育的需求就越明显,教育在国家竞争力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就越全面、越综合。”高等教育要以服务国家需求为重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第三是国际关系环境的影响。国际环境和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历史时刻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矛盾和挑战。技术封锁日益加剧,大量关系国计民生的技术问题无法通过国际贸易解决。自主研发和技术研究已经成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必由之路。“自力更生,国家富强,才是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决定的国际秩序’。良好的国民教育无疑是保证国家全面发展和综合实力,在国际上赢得威望、尊严和实力的重要基础。”毫无疑问,国际环境的复杂性是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大学理念产生和强化的外部因素。

服务国家战略理念的基本内涵

作为一个大学概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服务国家战略”的内涵:

服务内容:服务国家利益。每个国家的国家战略基本上都是维护、保障和促进国家利益,同时也强调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国家利益是国家战略的本质。国家目标是一个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应该维护或实现的国家利益。没有国家利益的界定,就无法把握国家战略的本质。强调国家利益,就是强调利益的公共性,超越个人、团体或组织的利益。大学报国战略的概念是指大学具有超越自身的利益,或者说大学和大学中的个人需要自觉地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公共利益结合起来,在实现国家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利益。国家利益丰富多样,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安全利益和外交利益。国家利益日益成为利益的复杂有机统一体。这是大学大有可为的空间,大学在上述利益中具有促进国家利益的功能。国家利益又分为一般国家利益和核心国家利益,大学报国战略就是强调大学报国的核心利益。

服务模式:集合高校多种功能,精准聚焦国家战略。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教育为国家服务的功能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人才培养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建国初期的高校区域布局和专业设置,上世纪末的高校合并和管理体制改革,都是在人才培养方面着眼于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第二阶段开始强调科研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从“211”工程、“985”工程到“2011计划”,我们注重发挥高校的科研功能,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设立一系列人才工程,注重以高校的科研功能服务国家创新战略。第三阶段是全方位服务的国家战略。2018年后,要求高校以国家战略为中心,整合高校所有服务国家战略的职能,涉及学科、科研、专业、课程、招生、培养模式等所有办学要素。

报国战略强调精准服务,不同于以往的粗放式服务。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内涵包括“服务国家的重大人才发展战略、国家创新驱动的重大科学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和促进民生的重大社会发展战略、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和发展战略”。从四个“重大”可以看出,报国战略强调的是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服务。比如,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2019年,高校自主发起成立了“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目前,全国高校智库已超过1000个,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决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力量。2020年,教育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规划》,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体系,服务支持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服务路径:遵循中国大学发展特色路径。与西方高等教育传统不同,中国高等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20世纪末,中国提出了“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这是基于对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发展、综合国力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增强等方面强大功能的深刻认识,从而使“高等教育强国”从学术意识上升为国家目标。服务国家战略是“高等教育强国”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和内涵的集中体现。一个“高等教育的力量”至少包括两个维度:一是自身的发展,二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服务国家战略还包括两个维度:一是服务国家、建设教育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教育战略。第二,在此基础上,高等教育服务和促进其他国家战略。

从大学、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来看,服务国家战略表明,大学不仅要适应和满足国家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要引领和推动国家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既是我国高等教育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也是大学发展和转型的要求,更是探索我国大学发展道路的自觉。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经验来看,“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和成熟的市场调节机制;英国建立了协调古典高等教育传统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关系的制度体系;德国建立了与产业结构和职业体系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由此可见,大学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即大学与社会、大学与国家的关系,是大学发展方向的坐标轴。在这个坐标轴上找到自己国家大学发展的定位,是一个国家大学制度成熟的体现。服务国家战略既是中国大学从一开始就承担的社会使命的集中体现,也是满足国家需求、服务国家核心利益的现实要求,阐释了中国大学发展道路的历史脉络和未来走向。

服务于国家战略理念的大学行动

高等教育的概念包含了国家、政府和社会等不同主体的理解和期望。服务国家战略主要是新时期国家对大学的要求,要求大学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核心,抓住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影响的关键问题,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整体水平。”大学需要审时度势,进行办学理念的自我更新,更需要有将办学理念付诸实践的行动意识,而不是陷入被动状态。

准确把握服务国家战略的维度。什么是大学,是大学自身“能力”和外部诉求“需要”相结合的产物。大学需要区分服务国家战略的结构层次。从时间上看,国家战略可分为短期国家战略和中长期国家战略。从类型上看,国家战略可分为总体战略、区域战略和行业战略。从内容上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服务国家战略”是指大学发挥智库作用,促进成果转化,与国家、地区、行业对接的短期和短期战略。广义的“服务国家战略”是指高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国家、地区、行业的中长期战略,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报国战略需要两者兼顾。做好狭义的工作可以为广义的工作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而做好广义的工作可以可持续地做好狭义的工作。两者并不矛盾,相互促进。大学的服务定位不再是宏大的、笼统的,需要根据大学的优势,专注于一个战略,甚至是一个战略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一个领域。

提高大学组织的柔性。国家要求高等教育发挥的职能是多重的。对于特定的高校,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组织的灵活性和弹性来承担新的要求。大学的组织结构越多元化,其调和矛盾的能力就越强,同时也能有更多的回旋余地,更好地应对不同的需求。“现代大学有很多矩阵结构。教授和学生不仅加入院系,还加入区域研究中心,或者加入问题研究所和本科住宿学院。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三重矩阵’的现象。例如,一名教授服务于一个历史系、一个远东研究中心、一个专注于科学或教育的比较研究组织,或者其他一些社会部门。”相似的组织结构证明了其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能够满足科研体系、教学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多重要求。“学校可以在不严重扰乱或改变秩序的情况下运营,并且通常可以以较低的成本适应新的需求。”面对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大学可以进一步激活学术组织的形态。围绕国家战略主题或重大问题,打破按学科或一流学科设置学院的传统,设立交叉学科学院,积极发展交叉学科和交叉学科。面向行业需求,成立工业学院;面对未来科技的需求,未来技术学院成立了。对于一些学科较少的行业大学和特色大学,学院的设置口径往往较小。为了拓展学科口径,可以探索分科制。围绕国家战略,建立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等灵活多样的科研机构和智库组织,根据科研机构的性质和功能,建立适用的、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

保持大学的国际开放性。大学的知识属性决定了它的国际化特征,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非常频繁,包括学生和教师的流动、广泛的政策参考以及学科和专业课程中国际化内容的研究。报国战略所要求的国家利益包括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关系。大学国际化具有为国家利益服务的价值,并可能被用来实现国家利益。报国战略是一个巨大的整合引擎,把地方同化为国家,把特殊同化为一般,但也容易把大学的视野局限在国家的边界。大学需要保持其国际开放性,才能参与国际知识体系,获得国际学术界的尊重,建设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

)的研究成果

原载于《中国高等教育》2022年第2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