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老味道艺术新创造

  • 栏目:文化   
  • 来源:网络   
  • 发布时间:2023-01-26 13:08
  • 阅读量:19556   

核心阅读

网络纪录片深入挖掘节日文化内涵,生动讲述节日故事。他们有的向大众普及节日文化,突出人间美景和人情,有的绘就色彩斑斓的节日画卷。

网络视听平台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让互联网涌动着节日文化的民族风情和潮流。这些关键词“联动”、“混搭”揭示了网络文艺与节日文化交融碰撞带来的创新思路。

只有尊重和理解传统,才能利用好传统;只有保护好文化的根,才能培育出新的芽。如何通过创新节庆文化活动,增强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值得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探索。

新年伊始,中国交响乐团通过网络直播演奏了《灯光下的中国》。这场“云”演唱会以激动人心的歌曲迎接新年,收获了约7000万的播放量,成为网络文艺复兴节文化的生动体现。近年来,节日期间,网络晚会、纪录片、微电影、短视频等文艺形式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氛围,内容丰富多样,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作品在形象叙事、审美塑造、情感表达等方面富有鲜明特色,涌动着节日文化传承创新的活力,反映了人们对和谐团圆、幸福生活的追求。

精彩的故事,展示节日的画面

这个节日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含着天文历法、农业节气、家教方式等丰富的内容。,这与语言、当地风俗、服装传统、饮食习惯、娱乐和运动有关。近年来,许多网络纪录片聚焦节日,深入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讲述生动的节日故事。他们有的规模不大,但知识面很高,比如一本既有知识面又有趣味性的生动读本,向大众普及节日文化;有的注重呈现生活故事,突出节日的人情美;有的以节日+地域、节日+非遗、节日+美食为线索,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节日场景,营造和传达浓郁的节日氛围。

“脚步声发出声音,英雄气概表现出来了。做人也是如此。”少年许听了老师的话,练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莲社火”。花脸社火是河北井陉县春节的民俗,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丁勇从上海回到陕西咸阳过春节,陪着95岁的父亲逛市场,精挑细选美食,开心地为家庭聚会忙碌着...网络纪录片节以年轻一代的视角,通过春节展现了尊老、修身、合家、和谐的文化内涵。网络纪录片以小切口、深视角,为电影节的呈现赢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可。《贵州这一站》、《小城的许多故事》、《我们的村庄》等纪录片以丰富的细节展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也展现了一方水土的节日和民俗。

节日习俗之所以千百年来密不可分,是因为代代相传的生活习俗。近年来,每当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来临,网络视听平台都会推出节日纪录片专区,通过《中国节》、《中国手工》、《回家过年》、《带着书去旅行》、《送你一桌年夜饭》、《点餐》等作品,集中展示传统技艺、美食、服饰等丰富多彩的节日元素。网络纪录片《探索春节》详细呈现了年糕的制作过程。在泡、压、蒸、晒、切等细节上,讲述了主人公有感于“父亲的老手艺要传承下去”,用心把年糕店做大做强的故事,突出了手艺上的传承和年货节里的亲情。这些图像记录和打磨了节日的文化符号,也加深了人们对节日的感受和理解。

沉浸式体验,创新视听表达

随着内容的丰富和制作水平的提高,观看网络文学节的主题节目已经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一种“新民俗”。戏曲专场晚会、春节音乐会、节日音乐会...多个网络视听平台打造矩阵式节日文化产品,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让互联网涌动着节日文化的国风和潮头。

比如“网剧+网综”的“中国节”系列,为传统节日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梦幻端午游”晚会的民族舞蹈《祈愿》中,舞者在水中翩翩起舞,创造性地演绎了洛神赋中“若你惊艳,若你婉约,若你游龙”的诗句,表达了端午节的吉祥安康。《奇妙的重阳之旅》讲述了主角为了找到回家的路而激活传统经典的故事。节目中穿插了“我知道哥哥们远眺的地方,山茱萸少了一个人”、“夕阳与孤独的齐飞,秋水共长”等名句名句,烘托了乡愁情怀和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

这种讲故事、情景化的表达方式是近年来网络节日晚会的特点。晚会的剪辑思路从注重现场表演效果的舞台逻辑转变为注重媒体呈现效果的视听逻辑。晚会不再局限于传统舞台,而是通过视听语言的有机结合,串联多个表演时空,共同呈现一个完整的节日故事。晚会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三维动画、全景音效等新技术,强化了意境和视觉效果的内涵,围绕表演动作精心设计了活动镜头,充分突出了表演、服饰、布景的审美特征。这些节日晚会,从内容层面到技术、形式层面,让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味”越来越浓,令人“燃”动。在这样一种富有感染力的审美情境中,观众不自觉地跟随晚会的主角,回到与节日相关的历史时空,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认同。

这些关键词“联动”、“混搭”揭示了网络文艺与节日文化交融碰撞带来的创新思路。《2022年最美的夜晚》跨年晚会上,不仅有演绎古人瑰丽想象的歌舞《山海图》,还有根据科幻小说《三体》改编的“影像+歌舞”呈现,还有交响乐的戏剧表演。节目将现场表演和虚拟现实相结合,刷新视听体验,得到观众的认可。《2022网络春晚》中的歌曲《田文》,不仅在歌词、歌曲上融合了传统与流行,在舞台设计上更是将屈原的“田文”形象与中国航天“田文一号”火星探测器联系起来,开启了一场“星际穿越”,展现了中华民族逐梦星辰大海的浪漫。这些作品以节日为契机,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和时尚的内涵。

情感共鸣,增强文化认同

互联网会削弱节日文化吗?以前也有人对“低头刷手机”的现象表达过这样的感受。然而,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人们看到网络文艺新的创作理念和方法正在推动节日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这启示我们,只有尊重和理解传统,才能利用好传统,才能创造性地将体现中华民族价值观、审美追求和历史传承的节日文化与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激发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人们的情感共鸣,激发节日文化的新活力。

实践证明,网络文艺可以在节日文化中发挥情感作用。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温馨感人的生活故事,方便随时观看,很多网络文化节目适合节日期间全家几代人观看。网络中秋晚会节目《饮酒问月》的服装参考了五代敦煌造像,音乐采用了从敦煌壁画拓片谱中提取的基本旋律,既向观众介绍了历史知识,又展现了文物的原貌,还营造了“彩车争色”的虚拟场景,令人叹为观止。有网友表示“全家惊叹”,“一家人共享传统与时尚结合的美好”。警网纪录片《守护解放西部》第三季春节期间播出。影片汇集了家庭生活、青少年成长、职业发展等热点话题,并配以温馨的法律解说。许多年轻观众留言说“我想和家人分享”。

只有保护好文化的根,才能培育出新的芽。网络文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发掘节日文化的内涵,展现了节日文化复兴的巨大潜力。如何通过创新节庆文化活动,增强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值得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探索。期待更多的网络文艺创作者加入节日文化的创新队伍,保留节日的老味道,创造新的文化体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