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加速“从0到1”科学发现?北大“南下”寻找答案
- 栏目:资讯
- 来源:证券之星
- 发布时间:2025-11-16 22:19
- 阅读量:16890
8月,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六大重点行动,“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被置于首位,要求加快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科研范式,加速“从0到1”重大科学发现进程。
AI为何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
“传统科研就像在黑暗森林里摸索,而AI给了我们一张地图。”201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鄂维南提出“AI for Science”概念,即人工智能可为科学计算提供新的解决方法。
随后几年,北京大学持续探索AI4S科研创新路径:2022年将“数智化+”列为“双一流”建设的4个校级交叉平台之一;2023年启动AI4S深研博/硕学生招生计划;今年4月在深圳研究生院落地全球首个科学智能学院;5月发起成立“国际科学智能联盟”……
11月15日,2025西丽湖论坛在深圳开幕。论坛由深圳X9高校院所联盟轮值理事长单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及国际科学智能联盟联合承办,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28场专业论坛,话题均高度聚焦AI4S,并发布“博雅AI4S拔尖人才计划”、深圳科学导航、AI4S LAB等最新成果。
深圳正成为北大探路AI4S的主阵地。“北大将与深圳携手,致力于将科学智能从‘关键变量’转化为革新科学研究范式、驱动城市能级跃迁、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增量’。”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张锦表示。
搭建AI时代的科研基础设施
“过去我们做科研为什么效率低下?”
西丽湖论坛开幕式上,鄂维南在演讲环节首先抛出了这一问题。他分析道,传统的理论研究高度理想化,加之研究人员阅读文献效率不高,导致理论成果难以有效转化为实际应用。科学家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仍大多依赖经验和试错,研究周期被拉得很长,成本也随之升高。
引入AI,标志着新的科研时代到来。2024年,诺贝尔奖科学类三个奖项中的两项均颁给在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面做出基础性发现和发明的科学家,就印证了AI带来的技术变革已深入各个学科领域。
不过,AI4S落地的重要前提是,搭建AI时代的科研基础设施,推动基础科研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今年4月,以量子力学先驱尼尔斯·玻尔命名的AI4S旗舰平台“玻尔科研空间站”在北京发布,是全球首个覆盖“读文献-做计算-做实验-多学科协同”的AI科研平台,由深势科技联合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打造。
本届西丽湖论坛,多项AI4S基础设施成果集中发布,包括:由深圳国际科技信息中心、深势科技、北大深研院、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和深圳超算中心共同打造的“深圳科学导航”;深圳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北大深研院与深势科技共同研发的新一代替代文献的AI数据库与知识库平台;由北大深研院打造的全球首个一站式数智化生命科学研究平台AI4S LAB;由北大深研院同兔展智能联合开发的国产原生多模态理解和生成统一大模型UNIWORLD V2;由北大深研院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的新一代蛋白质大模型等。
其中,深圳科学导航定位为“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实验设计-知识管理”一站式科研平台,平台整合科技文献、科研成果、专家资源等核心数据,通过智能检索、个性化推荐等创新功能,助力科研人员快速获取科研信息,促进跨学科交流协作。
AI4S LAB则深度整合“算力—模型—数据—实验”四大AI4S核心要素,搭建多智能体协作体系,旨在实现“AI驱动、干湿闭环、全链数智”的一站式云端科研体验。
“深圳40多年发展历史上,做了很多以前没做过的事情。接下来在推动科学智能方面,希望深圳能一如既往起到这样的作用。”鄂维南谈到。
人才培养走向“AI+Science”
AI4S时代,人才培养模式也需更新升级。
论坛上,北京大学科学智能学院“博雅AI4S拔尖人才计划”本-硕-博贯通制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将通过“AI+Science”双导师制,培养既通晓AI原理又明晰细分科学领域的交叉复合型人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AI4S概念在北大深研院已有两年的人才培养试点实践。
2023年7月,北大深研院启动AI4S深研博/硕学生招生计划,试点“AI+Science”双导师培养模式,连续两届共招收7名博士、37名硕士;2024年3月,科学智能首批项目启动,已有部分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今年4月,北京大学科学智能学院正式成立,设于北大深研院,成为全球首个以学科形式推进科学智能建制化发展的学院,鄂维南任名誉院长。
据校方介绍,科学智能学院采用“AI+Science”双导师制,致力于构建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培养兼具科学智能素养、跨学科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学院将立足深圳,依托北大科研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资源,持续深化与重点产业战略合作,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育复合型创新人才及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效能。
论坛同期,深圳大学城国际校区举行交付签约仪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天津大学深圳学院等5所高校携手,将进一步强化西丽湖区域在产学研协同与开放创新方面的集聚能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猜你喜欢
- 生酮、液断、轻断食…网红减肥法潜藏健康风险2025-11-16 21:48
- 骨密度检查,两类人群可以不做丨健康体检2025-11-16 20:43
- 爱吃辣的人有福了!研究证实:这样吃可能更长寿2025-11-16 20:13
- 台商呼吁桂台共建生物医药联合平台探路产业创新合作2025-11-16 18:57
- 太冤了!这种面真不是“垃圾面”,居然一直被误解!这样2025-11-16 17:28
- 这种面真不是“垃圾面”,这样吃更健康2025-11-16 16:15
- 网上爆火的便秘果确实可以缓解便秘,但我劝你别吃2025-11-16 15:26
- LAMAISONDEFAMILLE珑骧之家上海启幕以2025-11-16 14:52
- 冷冷冷!可以泡泡温泉吗?2025-11-16 14:04
- 中新健康丨血糖失控影响感官世界医生支招守住幸福感2025-11-16 1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