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球连山海两地心相牵——青海贵德研学营走进南通

  • 栏目:资讯   
  • 来源:新华网   
  • 发布时间:2025-08-20 12:51
  • 阅读量:12509   

8月16日至18日

青海贵德22名青少年代表

跨越山海抵达南通

开展以“苏超”为纽带的研学交流活动

通过文化体验、教育探访与足球竞技

感受江海文化的魅力

在互动中架起两地少年友谊的桥梁

赴千里之外 喊出最强应援

“南通加油!南通必胜!”17日晚,“苏超”南通对阵连云港的比赛现场,来自青海贵德的20余名少年的身影格外亮眼。他们有的身着藏服、有的穿着写有“南通加油”的文化衫,挥舞着写有“天下黄河贵德清,南通战狼横扫绿茵!”的横幅,用略显生涩却无比真挚的呐喊,为南通队加油助威。

“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球场,第一次看这么激烈的比赛,南通队进球的时候,我的心跳得像打鼓。”海南州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的女足队员三主卓么攥着手中的“助威棒”,手心微微出汗。这个来自黄河之源的藏族姑娘,四天前还在海拔超3000米的高原上追逐足球梦想,如今却坐在人声鼎沸的南通足球训练中心如皋基地,感受着长江入海口的足球热情。

这次“南通行”的22名贵德少年中,有10名校园女足队员,她们虽来自千里之外,但因对足球的热爱,眼睛里闪烁着与现场万名南通球迷同样的兴奋光芒,尽情地呐喊着“南通加油”。“我从小就喜欢踢足球,现在在队里踢前锋。”三主卓么告诉记者,“苏超”火遍全国,她们远在贵德的女足校队也持续关注着这场全民赛事,“我是从第二轮南通对阵常州的比赛开始看‘苏超’的。那场比赛中,南通队17号球员陈正的角球让我印象深刻。除了他,我也特别看好队长李贤成,希望他们能为南通队进更多的球,赢得更多胜利!”

“能带孩子们到现场看比赛,我觉得这对我和孩子们来说,都是一段特别难忘的经历。南通队每一场胜利都能点燃大家对足球的热情。”贾小峰说,受限于地域和资源,孩子们很少有机会接触高水平赛事,南通是长三角的“足球之城”,借由对口支援的独特情缘,此次“南通行”也为孩子们认识更广阔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以“球”会友 架起友谊之桥

一颗足球,能跨越山海的距离;一场赛事,可联结童心的共鸣。此次“南通行”还为南通、贵德两地的孩子们安排了一场特别的足球友谊赛。

绿茵场上,贵德少年与海安紫石中学女足你追我赶,抢断、传球、射门,青春的身影在阳光下跃动,孩子们在球技切磋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跟海安的同学们踢了友谊赛,特别开心,她们的球技非常棒,希望下次还能来到海安再比一场。”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学生多杰措毛说。

南通成熟的足球青训体系也给贵德的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正和南通的孩子们踢过一场球,就知道为什么南通队能在‘苏超’常胜不败了。”带队老师贾小峰也是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的体育老师,在友谊赛进行时,他站在球场边仔细观察着每个球员的动态,“从技术上来说,比如脚内侧传球、脚内侧接球、还有停球以及接球后的衔接动作,海安的孩子们明显要完成得更好,战术执行上她们也更成体系,这些都离不开科学的训练以及日积月累的磨合。”

贾小峰希望,未来南通与贵德两地在足球青训方面加强交流,将“南通经验”带回青海,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足球梦,让足球成为串联两地教育协作、文化交融的纽带。

以“山海”为约 续写两地情缘

借由此次“南通行”,贵德少年们还走进了崇川、海安等地,深度体验江海文化,感受南通作为“教育之乡”和“体育之乡”的独特魅力。

在江苏华艺集团,孩子们体验了非遗扎染的匠心与AI智能车间的科技魅力;走进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红色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漫步于张謇先生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感受“近代第一城”的奋进脉搏……“通过此次活动,让我们学到了更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看到了青海没有景色。我想回去将这趟旅行分享给我的同学们,让他们也能了解到在祖国的另一边有这么好的地方。”青海贵德研学营学生李雨晨说。

在贵德少年们即将结束四天的“江海之旅”,准备返程之际,刚刚结束贵德支教,回到南通的支教老师曾小茹、陈梁匆匆赶来看望孩子们。孩子们团团围住老师,迫不及待地分享一路上的见闻。“曾老师,你们走后,我感觉我的五脏六腑都在想你们!”达娃曲珍亲昵地挽着曾小茹,用能想到的最夸张的词汇诉说着浓浓的思念。

曾小茹与陈梁都来自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曾在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分别担任物理老师与足球教练。过去365个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们与贵德的孩子们共欢乐、共成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年当中,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待在一块儿,所以我也很想孩子们,那边的孩子特别淳朴,眼神里都是对我们支教老师的喜爱与信任。”曾小茹说,10年来,共有48名来自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在青海省贵德县河西寄宿制、河东寄宿制、民族寄宿制学校接力支教工作。

苏青一家亲,千里山海情。长江之委的南通与黄河之源的青海贵德,两座相距2000多公里的城市,因为苏青对口支援协作结下了不解之缘。15年来,两地从“结对”到“结缘”再到“结亲”,一系列涵盖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发展计划付诸实施。一批批援建项目加速建设、一次次文化交流往来密切,两地干部群众携手开创了产业互通、资源共享、情感相连的“一家亲”新局面,谱写了青海湖畔茉莉花开的援建篇章。

以“山海”为约,这场跨越2000多公里的相遇,不仅是足球场上的欢呼与奔跑,更是两地人民的双向奔赴。南通与贵德的故事仍在续写。正如长江与黄河终将汇入同一片海洋,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也将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让“苏青一家亲”的暖流,永远流淌在祖国的大地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