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助力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 栏目:资讯
- 来源:中新网甘肃
- 发布时间:2024-09-20 11:31
- 阅读量:15494
“北石窟寺的材质属于白垩纪时期的黄沙岩,黄沙岩的材质容易雕凿,且可以雕到面部的精细部位,所以北石窟寺所有的造像全部是在石头上凿出来的。所用到的仅仅是榔头和凿子,通过手臂的力传递在崖壁之上一点一点雕造而成。”北石窟寺讲解员苏建强介绍道。
始建于1959年的北石窟寺,作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63年成立专门保护管理机构以来,一直是陇东地区文物保护的标杆。在敦煌研究院的指导下,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全面加强了文物保护工作,7年间,成功申请了20多个项目工程,实现了从抢救性保护到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的转变。
专家们对北石窟寺在砂岩石窟寺防风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李群表示:“北石窟寺的研究成果对于全国石窟寺的保护具有示范意义,为解决石窟寺风化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指出:“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不仅在技术保护上取得了突破,而且在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上也做出了积极努力,这对于敦煌学乃至整个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都是一大贡献。”
在人才培养方面,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的成绩同样引人注目。所长王旭东介绍说:“我们通过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已经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这对于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文化弘扬方面,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与多所院校的合作,得到了教育界和文化遗产保护界的广泛认可。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华表示:“通过与北石窟寺的合作,学生们能够亲身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这种实践教育对于培养新一代的文化遗产守护者具有重要意义。”
在上级单位的支持和全所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北石窟寺的文物保护、研究、弘扬、管理等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展望未来,北石窟寺将继续致力于打造陇东砂岩石窟雕刻艺术体验园、保护基地、研究中心和弘扬中心,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猜你喜欢
- 前8月湖南对欧盟27国工程机械出口额增长近一倍2024-09-20 08:31
- “新能源垂直起降飞行器创新共同体”在天津成立2024-09-20 05:24
- 13部门联合发布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09-20 03:12
- AI“癌症专家”催化诊疗技术革新2024-09-20 01:30
- “科八条”满三月:产业并购数量明显提升多项配套制度正2024-09-20 00:43
- 茶氨酸饮料不是“安眠神水”2024-09-19 23:23
- 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二期将极大推动精准医疗发展2024-09-19 23:19
- 外资医院获准入驻医疗变革如何破题?2024-09-19 23:18
- 揭秘心脏健康的“侦察兵”——发泡实验2024-09-19 23:13
- 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形式民生观2024-09-19 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