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艺术疗愈展”探索艺术疗愈与医院关怀的交叉可能
- 栏目:热点
- 来源:中新网
- 发布时间:2025-09-13 01:59
- 阅读量:18371
“正在生长——王波艺术疗愈展”日前在京开幕。展览集中呈现了他在协和医院西单院区驻留期间创作的装置、摄影作品,生长性作品《树记岁时》和一系列儿童共同完成的互动创作。
王波以“树”为媒介,通过敏感而温厚的创作,将协和医院中个体的脆弱与坚韧、生命与自然的静谧对话,转化为两条相互缠绕的生命叙事。他将色彩心理学、装置艺术、诗歌与摄影的多元媒介融合,初啼化作声光交织的矩阵,树影的生长凝结为静默的力量。
开幕同期举办了“艺术疗愈学术交流会”。展览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力教授提到,该展源于与协和医院西单院区的横向课题合作,探索艺术疗愈与医院关怀的交叉可能。王波作为合作项目的首位“驻院”艺术家,突破传统工作室创作模式,将创作现场移至医院的场域,激发了全新的创作灵感和语境转变。
王波特别介绍了作品《回声-初啼》的创作过程,灵感源自他在医院驻留期间的感受,作为新生儿父亲,他以孩子的哭声为声源,通过声波可视化技术与3D打印形成多组彩色波动图形,隐喻生命初期的状态与情感张力。另一件《生长的影子》则结合医院20多米长廊的原有结构,以数字绘画结合艺术微喷手法呈现树木生生不息的意象,并邀请医护人员参与进来,将医院就诊空间与自然主题融为一体。
瀚艺术空间创始人陶巍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马良坤在现场共同介绍了双方合作开展的艺术疗愈探索性服务体系。2024年10月“艺术治疗改善胎儿丢失女性悲伤水平的探索性研究”科研项目启动以来,北京协和医院在周一下午定期举办艺术疗愈公益工作坊,其他时间会开放音乐、运动、瑜伽等工作坊;服务包括患者、医护人员及孕产期女性。
项目结合“团体工作坊+一对一个案”的模式,在提供群体支持的同时也注重个体深度疗愈。截至目前,通过艺术干预已成功帮助多例服务对象实现心理状态显著改善和“生命重启”,即使在个别未达预期案例中,也显著增强了参与者应对压力的信心。团队构建跨学科、多专业协作模式,除艺术家之外,同时融入医生、护士、艺术治疗师等力量,形成“医疗-艺术-心理”三位一体的支持网络。马良坤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与艺术机构的合作,推动艺术疗愈在更广泛医疗场景和公共领域中的应用。
据悉,展览将在798艺术区瀚艺术空间持续展出至9月21日,期间还将举办多场艺术工作坊和互动体验活动。
--> |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猜你喜欢
- 专家:避免儿童眼外伤家长要做好“源头管控”2025-09-13 01:32
- iPhone17打价格战,苹果迎来「翻身」时刻?2025-09-12 17:49
- 第五届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浙江温岭举行2025-09-12 15:44
- 晨起后有这5个表现,你的血脂可能高了!做好这5点,帮2025-09-12 10:28
- 一场雷暴,400多人挤爆医院急诊科!雷雨天后要关窗2025-09-12 09:31
- 食品标签信息“可听可播可放大”2025-09-12 08:53
- 有Labubu那味了!十五运会吉祥物“盲盒”上新2025-09-12 08:50
- 农药残留检测专家:三个方法有效降低水果农残2025-09-12 08:19
- “一次性浴帽”来罩菜,这种保鲜膜真的能用吗?2025-09-12 07:30
- 陕中附院护理团队在第九届国际专科护士大会中斩获佳绩2025-09-12 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