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血管性头痛或偏头痛病史者更易出现“脑结冰”
- 栏目:热点
- 来源:中新网
- 发布时间:2025-08-12 04:23
- 阅读量:8631
三伏酷暑,冰激凌、冰镇饮料常成为人们解暑的“利器”。然而,清凉背后可能暗藏风险——不少人在大快朵颐后突然遭遇剧烈头痛“袭击”,仿佛大脑被瞬间冻结。
11日,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薛战尤在此间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类头痛被称为“脑结冰”或“冰激凌头痛”,是冷刺激引发的身体警示信号。这位专家同时提醒:青少年群体暑期冷饮消费量较大,家长需加强监管,警惕“脑结冰”发作。
“所谓‘脑结冰’,是指快速进食冰激凌等冷冻食物或猛灌冰镇饮料后出现的短暂剧烈头痛,本质上是一种冷刺激性头痛。”薛战尤对记者指出,这种现象在炎热夏季尤为多见,血管性头痛或偏头痛病史者更容易出现“脑结冰”,部分患者还会伴随恶心、呕吐、短暂血压升高等症状。据介绍,“脑结冰”引发的疼痛多集中于前额中部或太阳穴区域,表现为尖锐刺痛,通常在几分钟内达到顶峰,多数可于数分钟内自行缓解,少数可能持续半小时以上。
“脑结冰”的原理是什么?据悉,当口腔黏膜及下颚神经突遭低温侵袭,神经信号会急速传导至大脑皮层。这一冷刺激可引发颅内血管突发痉挛与收缩,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进入颅内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骤然改变,猛烈冲击动脉管壁上的痛觉神经末梢,从而诱发剧烈头痛,并可伴发头晕、眼黑、恶心等连锁反应。
--> |
“脑结冰”就是偏头痛发作吗?对此,薛战尤强调二者有本质区别:“脑结冰”诱因明确单一,即:快速摄入冰冷食物,疼痛常在停止进食后5分钟-10分钟自行消退;偏头痛则是一种慢性神经血管疾病,表现为单侧搏动性头痛,可持续数小时,诱因复杂。患者常畏光畏声,安静休息或睡眠后可能缓解,常伴顽固恶心呕吐。
尽管多数“脑结冰”症状短暂且无害,但若颅内血管持续痉挛不缓解,可能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严重时可引发脑梗死,出现言语障碍、面瘫、肢体无力乃至偏瘫。如何缓解疼痛?专家表示,民众可立即停止食用冷饮,轻揉疼痛部位;用温热毛巾外敷或饮用温水可加速缓解。民众夏日食冰需节制,小口慢咽,避免冷食直接刺激口腔后部神经,尤其有头痛病史者更应谨慎。此外,若疼痛超半小时未缓解,或频繁发作,民众需尽快就诊排查器质性病变。
据悉,民众偶尔“脑结冰”不必恐慌,但频发剧烈头痛需警惕脑血管病变。专家表示,若头痛反复合并肢体麻木、视物模糊,务必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猜你喜欢
- 签约四川乐至项目华夏幸福产城轻资产服务拆解2025-08-12 03:03
- 2025年全国健身气功走基层专家巡讲活动青海站启动2025-08-12 01:31
- 科创债ETF总规模突破1100亿元,第二批产品筹备上2025-08-11 12:32
- 年内房企高管变动超50次2025-08-11 10:23
- 这个火爆全网的减脂餐,简单、营养又美味!强烈推荐你试2025-08-11 05:45
- 粤一周新增1387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境外输入风险仍2025-08-11 04:59
- 这4种藏在家里的致癌物,很多人天天接触却不知道!2025-08-11 04:24
- 强化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理念多维度增强A股吸引力2025-08-11 02:35
- 浙滇医疗帮扶特写:山海情牵十二载医脉扎根云岭间2025-08-11 02:22
- 走5公里和跑5公里,哪个对身体益处更大?2025-08-11 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