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创立国内第一条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
- 栏目:热点
- 来源:中国经济网
- 发布时间:2024-10-09 11:47
- 阅读量:18557
“我迷上了中国,所以在离开时就知道自己还会回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危机干预研究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费立鹏说。
这位在中国定居了39年的加拿大籍医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他在精神卫生领域深耕自杀研究,2012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是中国政府颁发给国际专家的最高荣誉。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一些精神障碍患者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这件事,他还会继续做下去。
1976年,作为留学生的费立鹏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在北京语言学院和南京大学学习了两年汉语。20世纪70年代,中国已然开始重视公共卫生,寿命增长速度远超其他国家,但心理健康服务仍然有限,只有大城市零星分散着几家服务中心。对于广袤的农村地区来说,心理健康还是一个未曾开拓的领域。
依靠赤脚医生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的“中国模式”,让一心想在发展中国家工作的费立鹏迷上了中国。在他看来,这是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的宝贵经验。而中国尚待发展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则让他看到了在自己所热爱的公共精神卫生领域做出贡献的机会。
1978年,他前往美国专攻精神病学。7年后,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回到中国,从此再未离开。
语言和国籍并未阻碍费立鹏读懂中国患者的心,人们总是很乐意向这位异国长相的年轻医生倾诉。“我不需要完美的语言来理解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虽然我不能逐字听懂他们说的话,但我可以读懂他们的情绪。”
而在给中国学生上课时,1个小时的课程,费立鹏至少需要准备3个小时。在黑板上写中文板书也时常遇到问题,但他的学生们仍然对课程内容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对他们来说,费立鹏所带来的是从其他任何渠道都无法获取的新知——从他们眼中,费立鹏看到了中国民众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渴望。
早在2002年,费立鹏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创设了国内第一条7*24小时开放的免费心理援助热线。2006年,在世界卫生组织协调下,他建立了全球第三个世界卫生组织自杀预防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
费立鹏建议,在心理健康救助领域,仍有待各方联动,在全国范围内整合成一张网络,让求助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专业的积极的心理救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猜你喜欢
- 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五周年:未2024-10-09 08:40
- 新型扫描仪实现秒级医学成像2024-10-09 04:41
- 新型纳米结构可重塑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2024-10-09 04:38
- 研究团队发现抑制HIV强效抗体2024-10-09 04:36
- 保利发展95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2024-10-09 04:28
- 国产机器人解决穿刺手术三大痛点2024-10-09 03:25
- 中新健康中外研究团队合作破解肠道菌群结构密码2024-10-08 23:53
- 如东县曹埠镇上漫社区:“同心同力”助推“宜居宜业和美2024-10-08 22:47
- 中新真探:海边游玩,只要不下水,就没有危险?2024-10-08 21:19
- 85岁老人骨盆骨折陷困境医患携手共创生命奇迹2024-10-08 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