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与“三暑”是一回事吗?
- 栏目:热点
- 来源:人民网
- 发布时间:2024-07-22 13:26
- 阅读量:14550
今年7月22日,我们迎来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民谚有云“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又说“小暑大暑,日蒸夜煮”。“三伏”的日子是怎么确定的?和小暑、大暑有什么关系?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它的日期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共同决定,所以也被归为“杂节气”一类。民谚云“夏至三庚数头伏”,从夏至日开始,数到第三个庚日开始入伏,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为初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为末伏。两者之间是中伏。在“十天干”中,每个庚日相隔10天,所以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的长短取决于入伏早晚。经计算,入伏的日子在阳历7月10日至21日之间。如果在7月18日前入伏,则中伏为20天,三伏天共40天;在18日后入伏,则中伏为10天,三伏天共30天。今年是在7月15日入伏,三伏天就是40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历年三伏天的全国平均气温看,三伏天长并不意味着这一年要比三伏天短的年份热。
在二十四节气中,有3个节气带有“暑”字:小暑、大暑和处暑,合称“三暑”。“三暑”反映的是暑热变化趋势。从小暑到大暑,暑热不断加强。经过立秋节气,到处暑时,“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的“处”是终止、结束的意思,所以“处暑”也俗称“出暑”。如果将入伏和出伏的时间对应到节气时段的话,通常是在小暑节气期间入伏,立秋、处暑节气出伏。也就是说,“三伏”与“三暑”的时段基本重合。
既然如此,古人为何又要设置一个“三伏”呢?
“暑”与“伏”的含义不同。“暑,煮也,热如煮物也。”既热又湿,是小暑和大暑节气的典型特征。小暑是我国全年降水最多的节气,开始进入“高温高湿”阶段。大暑是我国全年平均气温最高、高温日数最多的节气,“湿热交蒸”至此达到顶峰。而三伏之“伏”主要有两重含义:一是说阴气伏藏;二是指人的伏藏,“隐伏避盛暑也”。基于这种认识,民间还衍生出吃伏羊、贴三伏贴等多种饮食习俗和保健传统。
相对而言,“三暑”是客观的气象表达,对于农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特别是小暑和大暑“雨热同期”,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有效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而“三伏”是中国古人对于暑热的观念认知,体现着传统的阴阳观,是民众调适生活方式的指南。换言之,“三暑”主要是自然时间的科学表达,“三伏”蕴含着人文时间里的生活智慧。
《 人民日报 》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猜你喜欢
- 促进户外运动行业健康发展2024-07-22 13:21
- 您被“新中式养生”圈粉了吗养生杂谈2024-07-22 12:18
- Tims天好中国一季报:系统销售额同比增7.1%自营2024-07-22 06:38
- 济宁市2024年上半年全市重点项目现场推进会曲阜市:2024-07-22 01:07
- 婴儿正常体温是多少?宝妈要收藏好哦!2024-07-21 23:29
- 产前筛查机构超四千家我国出生缺陷防治网络不断健全2024-07-21 23:27
- 让老年患者有“医”靠2024-07-21 23:18
- “一代女侠”郑佩佩去世,所患罕见病早期极易被误诊!从2024-07-21 20:07
- 这些岁月宝藏重放异彩“20世纪时装珠宝大展”在沪举行2024-07-21 14:44
- 昨晚的闷声闪电是怎么回事?上海市气象局:闪电来自崇明2024-07-21 09:46